企业战略规划 | 南方略咨询:窥斑知豹,如何正确看待格力电器的“多元化”战略

分享到:


时间:  2019-10-21 浏览人数:  0

摘要:

  格力在空调行业积累的品牌效应,令消费者在印象中将格力和空调做了绑定,这个口碑效应不见得能帮助格力挤进新的行业。而董明珠最引以为傲的正是“质量”,作为一个铁手领导人,哪怕董明珠让大家讨论一下后续方向,下面的人也会揣摩她的意图。

  过去6年内,格力扩展了小家电、净水器、热水器、手机、新能源等多个领域,董明珠宣布将格力打造成“一个多元化的集团性企业”的目标正在一步步推进。

  对于格力这样一个在传统产业创造过辉煌的企业来说,其转型之路一路坎坷,格力在旧有模式和新兴产业之间的转换面临着巨大的鸿沟。其中重要一点是执掌者的威望,也即董明珠能不能在新领域放弃对“质量”的执着,是在更多领域做好的关键。

一、格力电器的工业产业延伸

  我们先看一下格力电器的产业延伸情况

  格力电器的产业包含四个部分,其一是已经占据相当优势的空调,属于需要继续做深引领的部分;其二是生活家电,属于追赶型,意图切入对手的赛道;其三是高端装备产业,属于打造多元化工业集团的主要内容。其四是通信设备,属于为物联网时代做准备。高端装备方面,不是长期跟踪格力发展的投资者容易认为这是新进入的领域,其实并不是。格力在做空调的时候掌控了从上游压缩机、电机等零部件研发生产到下游废弃产品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对高端装备早有涉及。

  所以我们看到,格力并非是一时兴起要做高端装备,而是深耕空调产业链多年积累下了能力和技术,将高端设备方面战略化是顺势而为,并不是大部分人认为的强上硬上。

  如此,我们能总结出,格力的“多元化”主要是空调产业链的纵向做深,横向扩展的幅度有限。这种发展战略,其风险是远小于横向产业扩张的。我们熟知的春兰空调多元化失败案例,便是横向新产业扩张过快造成,春兰在空调主业并未成熟的情况下,贸然进入摩托车、卡车、新能源、房地产等行业。可以说春兰空调并不是因为多元化失败,准确来说是因为盲目多元化而失败。

  另外,这几年最流行的多元化扩张方向,是金融、文化娱乐、大健康等产业。格力并没有试图去碰触这些时髦,是一件好事。也说明格力多元化并不是很多人说的“蹭热点”,格力的多元化也不是为了“赚快钱”;更多的是吃透上下游产业链的深耕,和有了能力之后的勇于承担。

二、多元化道路虽好,但并不好走

  董明珠曾说过一句话:“希望大家坐着格力造的车,打着格力的手机,控制家里的空调温度,享受格力给你们带来的美味佳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读出的信息就是:格力已经开始走多元化道路,还有就是格力野心之大。格力的多元化布局也是迫于市场压力下的一种无奈之举。空调市场渐入瓶颈期、市场需求变化使得格力不得不去布局新的产业。

  2015年3月,格力发布第一台智能手机,正式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此后还推出了格力手机2代、格力色界等;2016年,格力意图收购新能源企业,并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但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新能源汽车,格力进军多元化领域存在不小难题。

  1、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奈何有心无力

  2017年6月份,格力推出了色界智能手机,到如今,该款格力手机在官网上的销售量还不足10000台。而格力手机第二代上市至今已经快两年,其在格力官网上的销售量还不到30000台。就此看来,格力手机要想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翻身的可能性不大。

  2016年7月,董小姐一句:“格力进入多元化时代”标志着格力多元化战略的开启,早在2015年3月份时,格力已经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但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多大的水花,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失败的案例。相关数据显示,格力推出的色界智能手机在市场上的销售量还不足一万台。而格力之所以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屡屡战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来,弱化人们对手机的使用需求。手机于用户而言,是一种可以满足用户在娱乐性、应用服务层面以及获取内容上的智能产品,但就格力所推出的智能手机来说,其对手机的定位就像是一个“遥控器”一样,在功能建设上主要偏向与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拿董明珠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格力手机来控制家电,并实现实时监控和保障家居安全。这种战略思想,不仅将手机用户局限在“遥控家电”这一范围,也忽视了用户对智能手机的根本需求。

  二来,格力在硬件制造上是市场上的一把好手,但在智能手机的研制上,除了对硬件要求高之外,在软件上也需要有所保障。而人们对格力已经形成了“格力=空调、家电”这样的刻板印象,且格力还曾明前表示不打价格战,推出的智能手机走的是高端化路线,就算在市场销售上惨败也毫不降价。这是格力坚持产品初衷的一种体现,但同时也是不懂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自身发展战略的“顽固派”。

  上述提到的问题都限制着格力智能手机在市场上的发展。虽然格力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硬性技术上都有足够的条件来应对市场上的各种布局与变化,但格力手机出现的太晚和对手机属性的弱化,是导致格力手机在市场上难以发展起来的“元凶”。

  虽然董明珠一直强调格力手机没有失败,但就市场而言,这就是失败。而除了智能手机之外,格力还进军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2、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力,依然前途迷茫

  2016年,格力曾宣称将收购新能源企业,并在4月份明确表示,格力之所以收购新能源企业,就是因为格力准备走造车这条路。虽然最终格力未能成功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但董明珠在珠海银隆中占有的股份以及格力的一系列行动都在明确表示着:格力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势在必行。

  在2017年的中国国际商用车及零部件展览上,首次出席此次展览的格力虽没有展出新能源汽车,但却展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其他相关产品。格力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是先从产业链上入手,不断丰富汽车产业链,像是汽车空调、储能装备等。据了解,格力在短期内并不打算自己造新能源汽车,而是要通过与新能源企业合作来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样做可以适当降低格力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的风险。

  然而,格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的布局也并非一帆风顺。首先,虽然格力一直强调他们是认真的,但从2016年宣布入局到现在,格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对象都没有,珠海银隆是董明珠个人进行投资,而格力与夏利的合作也没有成功。目前格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上,没有可携手走下去的新能源企业伙伴,别说新能源汽车,就是在汽车领域的造车经验上,格力都是“小白”。

  其次,格力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较晚,要面对特斯拉、蔚来汽车等劲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格力表示将走经济型路线,也就是说,格力所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相对于走高端化路线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难以出现爆款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

  格力的多元化布局无论是在智能手机领域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市场的表现来看都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对于格力能否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逆袭,目前来看比较悬。

三、技术和产品是真正的”护城河“

  南方略企业战略规划咨询专家:在高度竞争的市场里,规模的增长是个美丽的肥皂泡,它令许多企业产生实力强大的幻觉从而失却了敬畏之心。但实质是,规模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核心的竞争优势,根本和长期而言,技术和产品,才能建立真正的护城河。

  围绕“格力电器”战略布局,格力还必须继续在核心科技和产品创新上取得重大进展。掌握核心科技,等于了行业的话语权。格力掌握了空调的核心科技,虽然格力饱受争议,但仍始终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在品牌营销上,格力没有短板;但在核心科技的研发和整合上,格力还有有巨大发展空间。

  短期而言,多元化战略在短期内带来的业绩增长。但战略不应是短期行为,它一旦实施将会对企业未来三年甚至五年、十年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它会带来滚雪球效应,倍数放大这一影响力。因此,到达一定规模之后,企业必须更多向内看,提升自身的组织能力、核心技术和战略决策能力,才能踏上从优秀迈向卓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