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茂:告别“部门墙”,实现高效协同:一套让战略落地的管理方法论

分享到:


时间:  2025-10-11 浏览人数:  0

摘要:
  任正非:企业之间的竞争,说穿了是管理竞争!!!
  
  华为留给公司的财富只有两样:一是管理架构、流程与IT支撑的管理体系,二是对人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华为相信,资金、技术、人才这些生产要素只有靠管理将其整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效应。
  
  因此,企业增长战略最终必须在管理端落地,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一、管理层面战略落地的方法论
  
  企业增长战略在管理端落地的核心,是解决 “管理机制与增长战略不同步” 的问题 —— 即便业务方向清晰、组织能力适配,若目标管理短视、执行监控缺位、迭代优化滞后,增长成果仍会 “昙花一现”。
  
  结合中国十大营销咨询公司南方略24年服务客户的实践经验(更多地关注的 是“非颠覆性、渐进式增长” 场景),我们总结出提炼出5 条适配多数企业的管理端落地方法论,核心逻辑是 “在现有管理体系上做‘柔性强化’,而非颠覆性重建”:
  
  1、目标管理:从 “单一指标” 到 “战略对齐的动态目标体系”
  
  渐进式增长不需要 “激进的目标重构”,而是通过 “分层拆解 + 动态校准”,让目标既锚定长期战略,又适配短期市场变化:搭建 “战略导向的分层目标体系”、建立 “动态校准的目标健康度机制”。
  
  2、执行监控:从 “事后复盘” 到 “实时穿透的过程管控体系”
  
  渐进式增长不需要 “复杂的监控系统”,而是通过 “轻量化工具 + 关键节点管控”,让增长执行过程 “可视、可管、可优化”:构建 “增长指标的轻量化仪表盘”、锁定 “增长落地的关键流程节点”。以过程管理对付结果的不确定性。
  
  3、问题迭代:从 “被动解决” 到 “主动优化的闭环迭代机制”
  
  渐进式增长不需要 “大规模的变革项目”,而是通过 “分级复盘 + 小步试错”,让问题解决 “快速、低成本、可复制”:推行“分级复盘的问题解决流程”、采用 “小步试错的策略验证方法”。
  
  4、经验沉淀:从 “个人经验” 到 “组织能力的系统化沉淀”
  
  渐进式增长不需要 “高大上的知识管理系统”,而是通过 “案例提炼 + 工具固化”,让增长经验 “可复用、可传播、可迭代”:提炼 “增长经验的标准化模块”、搭建 “轻量化的增长案例库”。
  
  5、机制协同:从 “部门割裂” 到 “增长导向的管理协同体系”
  
  渐进式增长不需要 “激进的权责重构”,而是通过 “清单明确 + 数据贯通”,让管理机制 “对齐增长目标,减少内耗”:制定“增长导向的权责清单”、打通 “增长相关的数据链路”。
  
  现在很多企业经营20多年了,已经传到第二代,企业要穿过经济周期遇到困难,很需要变革,但是考虑到很多骨干都是跟随上辈一起创业过来的,大刀阔斧的变革很难推行,因此南方略会避开了 “大规模系统建设”“颠覆性管理变革” 等高成本动作,更侧重 在客户“现有管理基础上做强化、做优化”,这套方法特别适合:
  
  - 非初创企业
  
  (需兼顾管理体系的稳定性,避免因变革引发混乱);
  
  - 渐进式增长场景
  
  (靠精细化运营、客户价值深挖、效率提升驱动增长);
  
  - 资源有限的企业
  
  (无法支撑复杂管理系统、高端咨询服务的投入)。
  
  当然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这些方法论可以更细化:比如制造业的 “执行监控” 可聚焦 “生产效率与成本的实时管控”,服务业的 “经验沉淀” 可聚焦 “客户服务流程的标准化”。
  
  二、案例深度解析:管理端落地的关键逻辑
  
  前面讲企业增长战略在组织端落地一文中,我们介绍过2013年中国十大营销咨询公司南方略客户SM重工的案例,组织与管理十分密切,依据其全球化发展战略,在该企业实施了“组织变革项目”中,针其对 2B 制造企业 “定制化项目周期长、跨部门协同乱、海外管控难” 的痛点,以 “双轨管理 + 数字化管控 + 全球化分级”实现管理端支撑战略转型:
  
  1、项目协同:“项目制 + 矩阵式” 双轨管理
  
  - 纵向矩阵式:按
  
  “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 职能划分部门,保障专业能力沉淀;
  
  - 横向项目制:针对定制化项目(如矿山机械定制、新能源工程车项目)成立专项组,由项目经理牵头,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拥有
  
  “预算调配权、进度决策权”;
  
  - 协同机制:建立
  
  “项目双周例会 + 数字化看板” 制度,同步 “需求变更、生产进度、交付节点”,某矿山机械定制项目跨部门协同效率提升 60%,交付周期从 120 天缩短至 72 天。
  
  2、交付管控:数字化全链路可视
  
  - 搭建
  
  “智能制造交付平台”,整合      “客户需求、设计图纸、零部件采购、生产进度、物流运输” 全链路数据;
  
  - 开发
  
  “客户协同门户”,客户可实时查看项目进度、提出需求变更,需求响应时间从 72 小时缩短至 12 小时;
  
  - 推行
  
  “里程碑验收制”,将项目拆解为 “设计确认、零部件齐套、总装调试、现场交付”4 个里程碑,每个节点需客户与内部双重验收,项目交付合格率从 92% 升至 99%。
  
  3、全球化管理:三级管控适配区域需求
  
  - 全球总部:负责战略制定、核心技术研发、供应链统筹;
  
  - 区域总部(欧洲
  
  / 北美 / 南亚):负责本地化需求对接、服务团队管理、合规管控,本地化员工占比超 70%;
  
  - 海外服务站:负责设备安装、运维保养、备件供应,覆盖半径
  
  200 公里,海外服务响应时间从 72 小时缩短至 12 小时,海外项目毛利率提升 15 个百分点。
  
  三、企业管理端落地的4大核心共性规律
  
  南方略根据多年服务2B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基于2B管理端特性的四大核心共性规律:
  
  1. 战略 - 管理适配:2B 场景化管理模式绑定
  
  - 底层逻辑:
  
  2B企业战略聚焦 “定制化、生态化、技术化、全球化”,管理模式需精准适配 —— 制造类 2B适配 “项目制 + 矩阵式” 协同管理;
  
  2. 协同机制:内外部跨域穿透管理
  
  - 底层逻辑:
  
  2B业务核心痛点是 “协同壁垒”,需打通 “内部跨部门(研发      / 生产 / 销售)+ 外部跨角色(客户 / 伙伴 / 供应商)” 的管理链路。SM案例通过 “项目组、联合实验室、协同平台” 实现穿透。
  
  3. 研发与客户管理:价值落地双驱动
  
  - 底层逻辑:
  
  2B企业增长依赖 “技术突破      + 客户留存”,管理需双轨发力 —— 研发管理聚焦 “效率与转化”;客户管理聚焦      “价值与续约”。
  
  4. 数字化支撑:管理效率与透明度提升
  
  - 底层逻辑:
  
  2B管理涉及长周期、多角色、跨区域,需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 “全链路可视、全角色协同、全数据可控”—— 用数字化替代人工协同,降低管理成本。
  
  四、企业管理端落地的四大关键适配策略
  
  根据实践积累,南方略在服务客户落地战略时,针对 2B 管理端痛点,一般会采用四大关键适配策略。
  
  (一)针对 “定制化项目协同乱、周期长”:双轨协同 + 里程碑管控策略
  
  1.1.双轨组织架构:纵向职能部门保障专业能力,横向项目组统筹资源;
  
  1.数字化交付管控:搭建项目全链路平台,整合需求、进度、交付数据;
  
  1.2.里程碑验收机制:拆解项目节点,明确
  
  “内部验收 + 客户确认” 标准。
  
  (二)针对 “生态伙伴协同弱、权责不清”:分级管控 + 利益共享策略
  
  1.1.伙伴分级分类:按能力与合作深度划分等级,配置差异化权益;
  
  1.2.协同平台支撑:提供技术接口、培训、项目工具,降低伙伴接入成本;
  
  1.3.利益共享机制:通过积分、分成、流量倾斜实现共赢。
  
  (三)针对 “研发周期长、转化效率低”:矩阵研发 + 客户嵌入策略
  
  1.1.矩阵式研发组织:纵向技术分组沉淀能力,横向项目分组对接客户;
  
  1.2.客户联合实验室:派驻研发人员常驻客户侧,实时对接需求;
  
  1.3.里程碑与跟投:拆解研发节点验收,核心成员项目跟投绑定利益。
  
  (四)针对 “跨方服务标准乱、客户流失”:三方 SLA + 数字化协同策略
  
  1.1.三方权责明确:制定
  
  “客户 - 企业 - 伙伴” SLA,明确服务标准与责任;
  
  1.2.数字化协同平台:打通三方信息链路,实现需求、进度、问题实时同步;
  
  1.3.服务评分与激励:三方互评,评分与权益挂钩。
  
  五、南方略的核心结论
  
  24年来,南方略服务企业1000多家,绝大多数是2B企业,2B 企业管理端落地的本质是 “协同效率 + 价值可控 + 长期绑定” 的三维管理闭环 :
  
  1.1.协同效率是基础
  
  —— 通过双轨组织、跨方平台打通内外部壁垒,解决 2B 长周期、多角色的协同痛点;
  
  1.2.价值可控是核心
  
  —— 通过里程碑验收、SLA 体系(Service Level Agreement)即服务等级协议、数字化管控,确保项目交付与服务质量符合客户预期;
  
  1.3.长期绑定是目标
  
  —— 通过生态利益共享、客户成功管理、人才长期激励,实现与伙伴、客户、核心人才的长期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