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4年咨询行业遥遥领先
用系统营销助1000家企业成为行业标杆
客户服务手机
186 6430 5161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组织架构
办公环境
企业文化
经营理念
质量保证
南方略荣誉
辉煌历程
咨询内容
市场调研与客户洞察
从战略规划到解码执行
LTC销售流程体系设计
铁三角业务模式设计
产品线规划与产品策划
密集分销模式设计
品牌设计规划与品牌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变革
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IPD研发管理体系设计
ISC供应链管理体系设计
企业文化规划管理
渠道建设与经销商管理
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
十五五发展战略规划咨询
业务动态
新闻资讯
成功客户
成功客户
南方略经典案例
专家介绍
专家顾问团队
企业培训
工业品行业
农资农化行业
其他行业
建材行业
快消品行业
需求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方法
专家招聘
当前位置:
首页
南方略观点
方略观点
王兴茂:国企过往五年战略规划的典型问题与历史镜鉴
分享到:
时间: 2025-07-29
浏览人数: 0
摘要:
从1953年至今,我国共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同时逐步形成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由党中央提出规划建议、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公布实施的制度安排。
国有企业五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抓手。从过往 “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 的实践历程,到 “十五五” 规划的谋篇布局,一系列典型问题不断演化升级,既存在历史延续性的体制机制障碍,也面临新时代转型发展的全新挑战。以下通过梳理过往经验教训,深入剖析
“十五五” 规划
核心问题,构建全周期问题防控体系。
一、战略悬浮:脱离实际的定位偏差
过往规划中,“战略与实际脱节”是高频问题。部分国企过度依赖行政导向,将“完成上级指标”作为规划核心,忽视市场需求与自身能力。
1.某地方轻工国企在“十二五”规划中,未关注消费升级趋势,坚持扩大传统家电产能,导致规划期内库存积压超亿元;
2.某装备制造国企在“十三五” 规划中盲目提出“三年进入世界 500 强”目标,脱离技术与资金实力,最终因过度扩张使资产负债率飙升至85%。
3.这一问题在“十四五”期间仍有延续,中航集团在规划初期未充分预判新冠疫情对航空业的冲击,未及时调整市场布局与运力规划,2020年亏损额达144.1 亿元,凸显战略定位对突发风险的应对滞后。
这类问题的本质是政绩导向短视化与市场敏感度不足的叠加,为
“十五五” 战略定位
敲响了警钟。此类问题应在市场洞察与战略定位阶段解决。
二、刚性固化:缺乏弹性的规划机制
“一制定就固化”是过往规划的顽疾。
1.某能源国企在“十三五”初期制定的煤炭开发规划,因未预判“双碳”策加速推进,导致中期大量项目停摆,前期勘探投入损失超10 亿元;
2.某贸易国企因调整流程繁琐,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时未能及时调整海外布局,损失订单超20 亿元。
3.华润集团在“十四五” 应对零售市场变化时,从发现传统零售模式受电商冲击到启动战略调整,历经9个月审批流程,导致旗下零售业务市场份额被抢占,2021年营收增速较预期低8 个百分点。
规划刚性过强的根源在于调整机制缺失与层级管理僵化,这一教训直接指向 “十五五” 规划动态调整体系的构建。此问题应在战略执行与监控过程之中解决。
三、资源错配:新旧失衡的配置困境
资源配置“重存量轻增量”是过往规划的突出短板。
1.某电子国企“十二五”期间将80% 研发资源投入传统电子元件,仅 5% 投入半导体新材料,错失产业机遇;
2.某汽车国企“十三五” 新能源转型中,因编制限制引不进电池研发人才,核心技术依赖外部合作,毛利率比同行低15个百分点。
3.珠实集团“十四五”向 “智慧城市运营商”转型时,仍将 80% 资源投向传统城市建设业务,新兴业务投入不足20%,导致转型滞后。
这类问题的深层原因是预算管理固化、人事机制僵化与考核导向偏差,为“十五五”资源配置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此类问题应在战略解码与资源预算阶段解决。
四、创新低效:转化不足的研发困境
过往规划中创新投入存在“重数量轻质量”与“重研发轻转化”的双重问题。 1.某科技国企“十二五”研发投入超50 亿元,但关键芯片领域投入仅占5%,始终未突破技术瓶颈;
2.某材料国企“十三五”获得 200 余项专利,成果转化率不足8%,大量专利 “沉睡” 未产生价值。
3.广西农垦集团“十四五”打造食品企业时,研发资金分散于非核心项目,核心技术投入不足,且农业新技术因缺乏产业链衔接难以转化,反映出创新体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这一问题在 “十五五” 科技创新规划中需重点破解。
此类问题应在战略规划阶段解决。
五、
考核短视:重近轻远的导向偏差
绩效考核与长期目标脱节制约着过往规划落地。
1.某医药国企“十三五”虽提 “新药研发战略”,但因研发投入不纳入考核,各部门更倾向销售成熟药品,导致新药研发滞后2年;
2.某基建国企“十二五”未跟踪项目进度,多个工程延期交付,违约金超 2 亿元。
3.某能源装备制造国企“十四五”为短期业绩压缩研发投入,虽短期营收增长,但因缺乏技术储备,2023 年市场份额从15% 降至 8%。考核短视化的本质是激励机制与战略目标的背离,这一教训为 “十五五” 考核体系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类问题应在战略解码,战略执行与监控过程中解决。
六、风控薄弱:形式主义的防控体系
过往规划风险防控多停留在“纸面预案”。
1.某海外投资国企“十三五”未评估东道国政治风险,项目因政权更迭遭遇政策限制,投资回收期延长至原计划3 倍;
2.某化工国企“十二五”环保预案缺乏操作流程,污染事故时因应对混乱导致处罚金额翻倍。
3.某外贸国企“十四五”未预判国际贸易政策风险,在关税壁垒冲击下2022 年出口亏损5000万元,暴露风险识别片面与应对低效的问题,这一短板在“十五五”全球化布局中尤为关键。
此类问题应该市场洞察阶段解决。
七、协同缺失:部门割据的规划壁垒
1.过往规划常沦为“部门拼盘”,某综合性国企 “十三五”地产与文旅板块各自规划,同一城市出现同质化竞争;某制造国企业务部门扩产能时,人力资源部门未同步招聘技能人才,导致新生产线因缺工闲置半年。
2.某大型通信企业“十四五”推进5G 建设时,网络部门与市场部门缺乏沟通,基站建成后用户使用率低,资源闲置。部门协同不足的根源是缺乏全局思维与跨部门机制,这一问题在 “十五五” 系统规划中需彻底破解。
此类问题应在战略解码与战略执行阶段解决。
回顾过往
国有企业五年规划
实践,一系列共性问题制约着规划效能的充分释放,这些问题既是历史教训,也为 “十五五” 规划提供了重要警示。
上一篇:
王兴茂:国企与民企十五五战略规划的差异分析
下一篇:
暂无
Top
南方略咨询公司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关注咨询
南方略咨询公司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免费领取10G系统营销培训课
前期商务联系
深圳市总部办公室:186 6430 5161
电子邮箱:
szvm@vmc.com.cn
B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