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农村土地流转:在那希望的田野上,再造一个阿里?
发布时间:2016-5-30 14:32:44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虎嗅网 摘自:
  

说起农村土地流转,不是行业相关人员你或许有点陌生,不感兴趣,但是如果我说这个行业能够再造一个阿里,你就来精神了。这绝对不是标题党,土地流转和土地流转触网带来的市场机会绝对容得下不只一个阿里。我们先来看下农村土地流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农村土地流转


简要回顾一下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发生了几次重大变迁,根据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大致可将农村划分为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时期。


土地改革时期(1950-1952):1950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提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1952,全国三亿农民分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免除了地租。农民拥有土地和房屋的私有产权。


农业合作化时期(1953-1957):土改后,农民分得土地,但经营分散,技术落后,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为了克服困难,先是自发形成互助组;之后开始有初级社,农民将土地作为股份入社,初级社统一经营,农户依股份参与分红;再之后发展成为高级社,土地集体所有,统一经营。


人民公社时期(1958-1978):人民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土地完全公有,生产资料上交生产队进行统一管理,按劳分配。也就是我们说的“吃大锅饭”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1979-至今):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无法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允许土地承包到户,但不准买卖土地。农户得到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个体的积极性,但是存在如下不足:


一家一户的经营体制很难提高综合生产力、难以进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程度低、现代化农业难以发展。


农户只有承包权,不长期、不稳定,农户对于土地长期可持续开发意愿低,更看中短期投入产出比,造成土壤退化。


这种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开始逐步实施。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流转使用权。农户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国家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资源逐步市场化,农村和农业的根基逐步搞活,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到来了。


巨大的市场


2014年国土资源部统计显示,我国农业用地96.8亿亩,其中耕地20.27亿亩、园地2.16亿亩、林地37.96亿亩、牧草地32.9亿亩。流转之后,这些土地的价值是多少呢?以20亿亩耕地来说,按目前每年¥500/亩的流转租金,每年就有1万亿的租金市场,如果按照目前30-50年的承包使用权,那就是30-50万亿的市场价值。如果再算上园地、林地、牧草地,也都是万亿以上的市场价值。这样的市场规模,再造一个阿里,完全可能。(注:阿里2015年销售额146亿美元,淘宝2015年交易额3万亿)


以上还没有把相关土地服务、土地金融、农业附加值产业(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养老农业)计算在内。土流流转逐步放开,相关的土地测绘、土壤探测、土地金融自然就发展起来了。农地规模经营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养老农业更易开展,农业的价值已不再只是产出农产品。


以休闲农业为例, 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部),预计未来5年可以超万亿。


互联网的机遇


互联网跟土地流转结合,将会更快的促进土地流转的进度。互联网可以极大的提高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效率,改变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土地流转中碰到的棘手问题。


例如,通常情况下企业要租地,要先派人和村委协商,由村委派人看地、量地。如果不熟悉当地情况,一些劣质地会以正常土地的价格交易。还有,如果想租用的地归属不同承包户,需要挨家挨户的征求各承包户的同意。类似这样的问题,土流电商可以有效的解决。


国内最早的土地流转电商是土地资源网和土流网,都是2009年成立的。成立之初的头几年,他们的盈利状况都很差,有时要靠不断的投入支撑。其原因,一方面是政策不明朗,另一方面是没有摸索出好的盈利模式。


成立初的土地资源网和土流网主要是类似58同城的模式,农户在这两家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土地流转信息,寻找客户,进行交易。土流网在2012年探索出线下加盟模式,开始盈利并向全国扩张,而在扩张的进程中也培养出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聚土网(其加盟商创办)。


土流网创始人伍勇是IT技术出身,在早期通过其技术优势占据了互联网土流流转的主要流量。同一时期的土地资源网创始人罗亚维则是科班土地规划出身(华南农业大学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本科,北京大学EMBA),因此在业务探索上更有优势,率先推出土地宗地评估展示系统,率先使用无人机航拍和智能面积测绘。


起初土地资源网主要靠广告收入,这并不多。但是罗亚维创办的一个土地规划服务公司却业务发展良好,土地资源网为其带来了很多土地测量、土地规划等项目,仅这些项目在2015年的营业额就有一亿。同时,结合目前土地流转交易的具体情况,从土地资源网发展出地合网,专注做优质农用地流转交易。


目前国内涉及土地流转的电商,成规模的大概十家左右,其核心模式都是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只是在具体的交易和服务模式上有所不同。


在商业模式上主要是靠线下交易居间服务盈利,比如土流网通过加盟模式在全国招收地方加盟机构,每年收取加盟费,其分站加盟商则是靠收取佣金或赚取差价为主要盈利模式;而对于同样发展分站运营模式的地合网来说,其分站采取直营和加盟两种方式,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其分站主要是靠提供土地开发利用的标准服务作为盈利模式。


比较这两种模式,现阶段市场不规范,信息不够透明,或许前者可以带来更多的盈利,但是从长远看,交易逐步规范,信息逐步透明,后者的模式更长久。


流转是开始,助农是核心


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撮合交易只是土地流转电商的开始,后续提供的多项服务来促进农业发展才是其核心。我们来看看土地流转电商如何提供后续服务来助农。


邓先生是广东地区赫赫有名的江山奥尼罗非鱼的传承者,是个典型的技术农民,但是受到土地(鱼塘)的限制,很难扩大养殖规模,也不懂如何把技术推广出去。后来某家土地流转电商找到了邓先生,先后帮其流转了450鱼塘,同时帮他申请了国家在育苗方面的科研补助。在技术推广方面,以前邓先生只知道卖鱼苗,不知如何提供后续养殖技术支持,这家土地流转电商协助他开展线上招商,开展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培训,客户购买鱼苗后的成活率高了许多。


这个案例的意义在于,我国有很多农技能手(流行的称呼“工匠精神”农民),但是受到土地的限制,无法扩大经营,而且也不知道如何推广农技,也缺乏资金去投入做研发。如果这样的流转+后续服务能够更多的推广开来,将会更快的推广我国农业的发展。


专业测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服务,以百亩土地为例,非专业测绘仪器的误差可以在10%-30%,而专业测绘仪器的误差可以控制在0.3%,这可以很大程度保证受让经营方的权益。


对农地等不动产的专业评估不仅可以促进公平交易,而且方便农户做抵押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除上述常见的后续服务外,还有农业规划服务、建筑审批服务等。这些服务都有利于土地流转之后,农业项目的良性发展。


土地流转政策和趋势


对于我国目前土地流转政策及未来趋势,著名三农专家,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是这么看的。


“国家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是逐步、有序的放开。现在一些地方搞试点,然后再拓展到面的推广。因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不可能全面搞美国那样的大规模农场,可以适度的流转集中。农民流转出土地后,要做好相应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就业机会。明晰产权和进一步市场化是未来的趋势。”


土地流转政策在推动前行的过程中除了上述农民就业问题,还有可能出现土地过分集中后造成的贫富两级分化问题,以及非农资本下乡不熟悉农业投资失败的问题。在不断的政策试点中,总结经验,避免这些问题,将会有利于土地流转政策的逐步前行。


美好的前景


上文我们的思路一直是从土地流转这个点开始向外看的,我们再换个角度,从外向内看土地流转,将是一个更美丽和广阔的前景。罗亚维这样告诉笔者:


“我考察过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外很多地方,我发现我们的大城市跟国外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已经相差无几,但是我国的农村却非常的落后。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国农村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是的,我们的农村不应该是落后的代名词。在台湾地区,农民是富人的身份;在日本,很多科技和IT企业纷纷把公司搬到小乡村,因为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能吃到新鲜的有机蔬菜,而且生活成本比城市低很多;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德国,70%的人口生活在小乡镇。


希望我们能够借助土地流转和互联网带来的契机,让基础农业的发展上一个台阶,营造美好的乡村环境,配合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附加值,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美丽的乡村,再造一个阿里。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