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营销新观点,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管理新观点分享,以及新的营销策略分析。
营销新观点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新观点
农资零售要想做好, 首先要跳出这些“大陷阱”!
发布时间:2016-4-26 14:47:55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好农资招商网 摘自:
  

拜访零售商的时候,通过观察其经营方式以及面对面地沟通,笔者发现了一些貌似很正确很经典的观点,但仔细思考后,却发现并非如此。其实这些观点也是部分零售商在日常生意中存在的误区,值得大家注意和思考。


误区一:销量越大,利润越高


销量大了,利润自然也就高了,销量与利润是成正比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的确是这样的,但是现实情况中,还真不一定都是这样的。


发现有一小部分零售商,生意非常好,人气也很旺,在当地做的蛮有影响力,可是资金一直非常紧张,经常大量拖欠上游批发商货款,开店的时间不短,总销量也不少,有的年销量甚至在百万以上,赊销比例也稍有控制,赖账也较少发生,按说应该每年应该收入不错、资金充足才是,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深入了解情况后,发现总利润较低才是主要的原因。


其实就总体情况而言,农资零售店的利润是较为可观的,在整个渠道链条中平均利润率是最高的。


可是上面提到的这部分零售商呢?为了吸引农民来购买,抢生源,常规产品不赚钱,甚至亏本卖。最要命的是常规产品销量大,并且上游批发商往往要求现款操作,农民也爱占这个便宜,你亏本卖大家当然蜂拥而至。例如碳铵亏一块钱一包,十包一百包不算什么,但是一千包一万包呢?进口产品因为窜货滥价不赚钱,大家相互杀来杀去,盲目跟风,打碎了牙只能往肚子里咽。国产大厂家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加价比例也不大,反倒是一些小厂家加价比例大一些,利润率比较高,可是这部分产品卖的量毕竟有限。


卖货抢生意的时候,零售店老板哪里有考虑和盘算这些?心里面还反倒认为,反正我生意做得大,这个不赚钱,那个能赚钱就可以了,总销量大,利润肯定也高。


还有一部分零售商,忙于日常生意经营,没有建立台账,疏于手工做账,因此,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类产品、哪些主要厂家贡献了主要利润,哪类产品、哪些主要厂家是亏损销售,很少静下心来盘算盘算自己的生意,很少花时间坐下来核算核算自己的账目,完全是跟着竞争对手和农民的购买习惯卖货,你推什么我也推什么,你杀价我也杀价,小算盘打的很精,精确到多少毛钱一桶水,精确到草甘膦比隔壁店多卖了多少瓶,却很少算大账、算总利润这本帐,稀里糊涂的一年下来,货是卖了不少,钱却并没有赚多少。


因此,从表面上看,销量大,人气旺,营业额高,生意做得好,但仔细盘查,利润不一定就高,盈利和收入不一定可观。


误区二:销量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


有些零售商认为,这几年销量变化不大,甚至稍有增加,以前年销量是100万,现在还是100万左右,对现状较为满意,认为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几年新开的农资店数量不断增加,自己能保持销量不变,就已经是在进步了,甚至销量还稍有增加,那么显而易见,自己的市场份额也增加了,市场占有率当然有提高。


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经过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用药水平大幅提高,农民防治成本上升很快,逐渐舍得用好药、用价格高的药,产品单价大大提高,每桶水的成本上升很多,以前可能是平均2-3/桶水,现在已经上升到平均6-8/桶水了,一些高毒的有机磷化合物已经淘汰,相对而言,这些化合物产品价格也更便宜。同时,物价水平大幅上涨,人民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钱不值钱”了,如果零售商还是维持销量不变的话,那么他所辐射的农民数量肯定减少了,市场份额也减少了,他的市场占有率不是增加了,而是反而降低了。


举个例子说明,某零售商以前全年销量100万,人均全年购买农资产品2000元,可以辐射大概500个农民,现在全年销量还是100万,人均种植面积不变,但是人均全年购买农资产品已经是2500元了,所以只能是辐射大概400个农民了,还有100个农民已经从其他渠道购买农资产品了。因此,该零售商所辐射的农民数量减少了100个,所辐射的田地亩数也相应减少了,尽管全年销量维持不变,但是市场占有率却降低了,生意有走下坡路的倾向。即使该零售商现在全年销量增加了10万,达到110万,人均种植面积不变,人均全年购买农资产品2500元,那么他所能辐射的农民大概也只有440个了,还是流失了大概60个农民。


误区三:费用越大,利润越少


很多零售商不敢花钱,表现在店面装修装饰、店招、宣传品、推广、雇佣人员等方面,认为这都是花销、是费用,钱花的越少越好,省到即赚到,因为总利润是固定的,每多花一分钱,就少了一分利润,费用越大,利润自然就越少。


我们常常说做生意要“开源节流”,即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在经济上要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我不反对零售商的“节流”意识和行为,零售生意的成本管控非常重要,这是增加利润的一种途径,但是应该更加注重“开源”,在“开源”方面多下功夫和舍得投入,因为“开源”才是真正产生利润的途径。


如果能够“开源”,需要投入一些费用,如同花钱修建管道引进水一样,让水流得更加顺畅和快速,让效率变得更高,那么这个投入就非常有必要,这个管道就必须修建,有了管道水才可以流得更快更多,修水管需要花一千元,但是引进的水却能赚五千元,算清楚了这笔账,你还舍不舍得花钱修建管道?你还会认为修建管道只是产生费用增加成本吗?你还敢肯定费用越大利润越少吗?


因此,该节省的钱一定要节省,但该花的钱也一定要花,投入才能产生回报,只要投入产出比合理,只要能够带来销量和利润,当然,有些回报是长期的,还有些是难以量化的。“该花的钱”不是费用,而更应该看作是投资,是需要舍得投入的,是可以产生回报的,是对生意长远经营有帮助的。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王小姐
粤ICP备11044296号-1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