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风云人物经典事迹回顾,以及对其成功的营销与管理策略进行分析。
营销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营销专题 > 营销人物
郭台铭:疯狂的布局者
发布时间:2013-12-25 14:26:58 访问统计:点击次 评论: 次 作者: 孙一枚 摘自:
  
  去年年底,美国加州大学和雪城大学的3位教授合作撰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名为《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其中针对iPhone手机利润分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每售出一台iPhone手机,中国大陆相关业者从中能获得的利润只有1.8%。

 

  以郭台铭为首的鸿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鸿海”)的子公司富士康,正是苹果在全球最主要的组装生产商,在中国大陆拥有数个数万人规模的组装工厂。

 

  近日,美国非营利机构公平劳工协会(简称“FLA”)发布报告称,富士康存在数十桩严重侵犯劳工权利的行为。苹果表态支持FLA的调查报告,当时郭台铭允诺全力改善缺失,重塑企业形象,表示富士康大陆员工将会加薪。

替苹果公司代工,不足2%的利润。面对着生产每台价值360美元的iPhone,只有7美元的利润,郭台铭发现自己的生产线的价值,正在递减。“不赚钱”的问题引起了郭台铭的思考,要想赢得利润,必须寻求突破,除了代工模式之外,需要开辟新的道路。

 

  于是,谋变成了必然。去年年底,郭台铭投资千亿进军光伏产业;今年3月底宣布收购夏普10%股权。除此之外,郭台铭还转战房地产行业,在国内多个城市拿地建房,打造商业地产。

 

  可见,郭台铭早有自己的打算。

 

  打造光伏帝国

 

  如今,中国的光伏行业像是一座内外交困的“围城”,行业里中小企业抵御不住寒冬之苦而选择退出,行业外的人却觊觎光伏这块前景广阔的“肥肉”。鸿海看准这个出击的良机,斥巨资高调进入光伏行业。

 

  2011年10月,就在全球光伏市场陷入低谷之际,郭台铭宣布投资1000亿人民币进军光伏产业这一举措,震惊了整个业界。

 

  生产多晶硅和电池组件,建立自己的品牌—确定了方向的郭台铭说,在光伏行业,鸿海要做的将是长期布局,而不是短期获利。

 

  早在2010年,郭台铭涉足光伏产业的想法就已经初露端倪。他曾计划与英利合作,但最后无疾而终。这并没有阻挡郭台铭的脚步,2011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表示,鸿海为了进入太阳能行业已筹备两年多时间,内部也建立了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团队,这两年鸿海一直在等待一个进入太阳能行业的最佳时机。

 

  2008年、2009年、2010年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同比分别超过20%、70%、110%,正因为良好的光伏需求增长形势,使得投资商错误地估计了市场规模,各路资本潮水般涌入。据测算,2011年和2012年的年度总产能将分别达到51GW和66GW,而到2020年的预期需求也仅为50GW,这也预示着一场行业调整的危机必然到来。2011年以来,光伏行业陷入低谷,众多企业陷入亏损泥潭,不能自拔。

 

  光伏行业上游多晶硅企业的利润率远高于下游的组件企业,富士康并没有涉足上游,而是从事需要大量人力的装备组装项目,这是鸿海的核心优势所在;光伏市场已进入价格竞争和低毛利时代,成本控制能力又是鸿海所擅长的,郭台铭赢得了进入的机会。去年9月,他连续完成两项新能源项目的揭牌仪式。其中,山西大同项目总投资预计将达900亿元,该基地未来以多晶硅制造为主,并延展至下游的光伏电站,该光伏项目完成的首个工程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光伏电站;而江苏阜宁项目(富士康与保利协鑫及阜宁县三方合作)的总投资预计约为100亿元,涉及400MW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项目。

 

  尽管鸿海此前从未涉足过太阳能光伏行业,但富士康此前生产光伏电池,有雄厚的电子工业技术积累。郭台铭称,光伏业的技术还不很成熟,“需要富士康这样具有强大设计能力的公司来做产业整合”,“富士康目前有最佳的方向和时机”。看来,郭台铭投资光伏产业信心十足,并且有意要打造一个“光伏帝国”。

 

  布局地产版图

 

  3月26日下午,富士康集团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光杰拜访贵州省商务厅,希望能在贵州设立“精品赛博”旗舰店、玉山新天地大卖场,打造全新的生活购物广场。

 

  在拜访贵州商务厅之前的3月11日,富士康科技集团赛博国际控股已经与长春市政府签订合作意向合同,计划投资76亿元打造长春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名称就是“玉山新天地”,富士康集团表示,玉山新天地项目是富士康集团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由集团的商业地产部门来运作,该项目在全国是第一家,其他城市也还在谈,分布很广。

 

  资料显示,“玉山新天地”项目位于长春市朝阳区,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富士康计划整合周边商圈,以时尚消费体验、3C销售与科技体验、国际办公及创意育成为重点,开发6A创意中心、赛博数码时尚广场、新天地购物中心、多媒体广场等一系列城市综合体项目。并在项目中建设以“创新、创意、创业”为主题的大型数码广场,以及长春第一个最大的室外巨型LED墙、户外大型IMAX环幕及多媒体休闲广场。

 

  去年4月,富士康原党委副书记、现富士康赛博国际控股董事长特别助理马玉新就曾在海南投资考察,拟在海南搭建新型商业购物中心。

 

 

  除了另谋新路,打造商业地产之外,为了抵挡材料价格上升和人员经费提高,郭台铭多次将工厂从薪水日涨的沿海地区迁往内陆。

 

  4月1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郭台铭终于决定将在海南投资建厂。郭台铭透露,希望工厂今年内能够动土,厂址应首选在海口。

 

  此前,富士康在河南建厂投产。据悉,富士康河南项目从谈判到签约用了一个月时间;全程代办企业入驻相关手续用了三天时间;从企业入驻到第一个项目投产用了一个月时间;综合保税区从申建到获批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这被誉为富士康投资项目的“河南速度”。

 

  富士康还与河南省人民政府、海航集团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在航空领域、金融领域和现代物流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海航一位内部人士称,三方计划在河南合作建设以航空为主的物流中心,最终建成兼具仓储、保税、物流、零售批发、维修保养等十大功能的物流中心。

 

  郭台铭此次决定投资海南,不只在海南投资建厂,而是寻找从“代工之王”到“渠道之王”的扩张转型机会。郭台铭曾扬言要投资百亿元新台币,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在大陆开设超过万家3C连锁店。一旦计划实现,其规模将会挑战现在的行业龙头国美和苏宁。郭台铭认为“对渠道的投资,不是为了要掌握品牌,而是要掌握供应链和消费者行为。”掌握了消费行为,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在产品研发、设计上更迎合消费者和品牌商的需求,促使更多品牌商为制造业务买单,而掌握了产业链就可以利用整合优势和价格优势从苏宁、国美等传统3C零售商中夺取客户。

 

  海航集团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此次与富士康签署战略协议后,双方的具体合作洽谈也将展开,包括探索参与富士康在海南建厂的可能性。此外,双方也可能会通过合资的形式开设3C产品店,并探讨货运、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其实,早在2005年,郭台铭便开始布局地产版图,他旗下主营房地产开发业务的轩盛投资公司目前已取得位于深圳、上海、武汉、成都、廊坊等国内重点城市的土地拟开发项目,并以“数码、环保、科技”为地产品牌经营理念,将整合前期取得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成片开发。

 

  独立品牌之路

 

  如果甘于代工,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流企业,郭台铭也未必甘心。位居世界500强的鸿海一直缺乏底气,而拥有自己的品牌,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利器。

 

  3月27日,“全球液晶之父”夏普发布公告称,夏普将向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鸿海集团发行价值669.1亿日元(约合51.3亿元人民币)的新股,希望借此扭转夏普因电视销售萎缩造成的亏损。同时,鸿海还将购买夏普十代线的46.48%的产能,夏普也将提高在富士康代工电视整机业务比重。交易完成后,鸿海持有夏普10%的股份,成为夏普最大单一股东。

 

  对抗三星的市场份额,或许才是郭台铭收购的首要目标。三星在保护商业秘密方面及其严苛,这家韩国企业作为从核心零部件到终端品牌,完全保持着自主研发能力。这使三星不仅成为全球IT行业的第一大企业,还在诸多细分的领域,如面板、存储芯片、手机等领域,位居全球第一。此外,三星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销售量,也紧跟苹果,是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鸿海尽管也是管理结构类似的公司,却在核心竞争力上“空心化”。

 

  去年,郭台铭曾公开表示,鸿海正在与几家日本企业谈判合作协议,以试图削弱韩国三星电子和LG等企业在电子行业的市场主导地位。

 

  夏普和鸿海自从2011年6月起,就在考虑合作的模式。2011年7月两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液晶电视面板技术展开合作,由夏普将广视角与高穿透率制程技术授权给富士康旗下面板厂新奇美,夏普也计划从鸿海旗下的新奇美购买32英寸以及以上尺寸面板。当时,郭台铭公开表示,鸿海也在与多家日本企业谈判合作协议,以求在电子行业市场,逐渐主导价格。夏普与鸿海的合作从去年就开始了。

 

  最直接的推动力来自当下市场的剧烈变化:一是2011年财报显示,夏普陷入百年来最大亏损,急需现金救命,4月1日正式上任的夏普集团新任社长奥田隆司在东京的发布会上坦承,“我们自己尝试过很多种办法,但这个大环境十分艰难。”二是苹果AppleTV箭在弦上,鸿海旗下的奇美面板达不到要求,而韩国三星、LG的面板价格又太高,要拿下苹果更多的订单且能保持合理的利润,与夏普联姻是个机会。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鸿海的入股,除了解除夏普资金问题,也同步掌握夏普、索尼两大品牌的电视系统组装代工订单,利用夏普的技术,争取更多苹果订单。鸿海称,未来不排除也让夏普入股,双方交换持股的可能。

 

  相关业内专家对鸿海与夏普的策略联盟也十分看好,二者的联姻,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苹果分散对三星零组件的依赖,鸿海不但可以增加在苹果供应链的重要性,更可提高代工苹果产品的价值,实属双赢。

 

  夏普与鸿海的资本联姻展现了鸿海强化面板技术竞争力的魄力,也不排除郭台铭走独立品牌之路。代工企业通过为品牌代工发展自己的品牌,有先例可循,三星就是典型例证。三星最初是苹果代工企业,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后,开始以自己的品牌独立生产。

 

  无论下一步将怎么走,至少入股夏普向公众表达了鸿海集团求新谋变的决心。不管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调整,鸿海集团至少在新的领域看到了新的希望。变化,才是应对变化的不变之道。
打印 | 关闭  
 * 相关文章
已有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讨论区
(以下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概与本网站无关!)
营销专题  
point 营销新观点 (篇)
point 营销人物 (篇)
point 营销案例 (篇)
point 直销 (篇)
point 电话营销 (篇)
point 国际市场营销 (篇)
point 消费品营销 (篇)
point 营销资讯 (篇)
point 渠道建设 (篇)
point 终端工程 (篇)

 

 主页关于南方略招聘信息合作良机友情链接联系方法南方略论坛   南方略咨询 版权所有 客户热线:18664305161(24小时)联系人:张小姐
粤ICP备05055079号  技术支持:火云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