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轲推荐 | 说说为什么华为系创业成功率低

分享到:


时间:  2018-11-08 浏览人数:  13

摘要:南方略咨询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祖轲是2001年就从华为离职创业的“老兵”。他说:“我们其实对这个说法是认同的,华为人创业成功的有一些,但是总人数多,整体成功率的确不高,恐怕95%不成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为的员工的工号已经达到32万,而在职员工只有16万人,这意味着有华为迄今已有16万离职员工。从这个数字当中可以约略感受华为系创业者的规模。华为系或许可以称为一只“隐形的大军”。

  然而,华为离职创业者受关注的程度却远不如BAT巨头。舆论认为这是任正非治下华为企业文化中内敛风格的延续。不论是外界评价还是华为离职者自身口中,“低调”都是最高频标签。

  华为系创业者中的佼佼者有上市公司如汇川技术,称得上行业领导者的有红酒电商品尚红酒、大数据公司U-Cloud等。不过,与此同时却流传着华为创业者“成功率不高”的名声。


刘祖轲


  南方略咨询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祖轲是2001年就从华为离职创业的“老兵”。他说:“我们其实对这个说法是认同的,华为人创业成功的有一些,但是总人数多,整体成功率的确不高,恐怕95%不成功。”

  执着硬件

  按华为的惯例,在技术岗上做了两年之后一般会派到国外三到五年,之后优秀者可能提拔到管理层。

  互联网创投数据库IT桔子曾对各大公司创业派系做过统计,截至2014年底收录的94家华为系创业公司,按领域分最多的是企业服务类,其次是电子硬件,华为的印记十分明显。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系创业者最多的是电商类,腾讯系则以游戏、社交类为主。

  华为创业军团对硬件看似有种执着。不过IT桔子的统计并不完整,且仅统计了互联网领域。

  华为出来的人都喜欢谈论华为在企业精神层面对自己的影响。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狼性”,即华为高强度、半军事化、注重纪律的文化。

  UCloud创始人季昕华在谈及华为对他的影响时,印象深刻的是“大家都很拼命”。刘祖轲则说:“华为出来就像经过特种部队训练,虽然苦但是有本事。”品尚红酒创始人张辉军说:“每天晚上9、10点,公司还灯火通明,这就是我们与其它同行的不同。”品尚红酒为企业文化定了三个关键字“狼性、创新、快乐”,“狼性”排在第一位。


华为1


  刘祖轲评论说,在华为工作意味着你要把全身心都献给华为,这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另一方面,对于规模较小的创业公司而言,保持团队的灵活性也更为重要。

  不怎么“性感”

  继微信电话本之后,手机实时通话领域涌现出众多的新玩家。其中不少创业者推出了赠送数百分钟免费通话时间等补贴推广的“大杀器”。而华为前离职员工杨锦程其公司微领科技推出的手机通话应用“微话”今年内用户可达4000万。

  说到微话的推广,据杨锦程所说,完全靠用户的口碑传播,并未做过砸钱补贴或广告之类的推广。

  杨锦程始终谈论通话质量的问题,好的产品才能留住用户,光烧钱是没用的。他举了团购网站的例子:“当初烧钱的那么多,为什么活下来的是美团?因为它把服务做好了。”

  不仅如此,在杨锦程60多人的公司里,没有任何一个人负责公关事宜。搜索关于“微话”的新闻,只有几篇行业分析文章提到了“微话”。

  这与眼下的互联网创业圈反差巨大。一般来说,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就算只有三个人,公关总监或市场总监也多半要占一个名额。

  有意思的是,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家稍具规模的华为系创业公司,都没有见到公关人员的身影。

  “这的确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短板,”杨锦程承认。2007年,杨锦程在华为做了六年的技术员之后离职创业,另一个合伙人是跟他同一批进华为的同事。

  2014年以来,公司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微话”之中,没想到微信电话本突然杀出。微信朋友圈随后也封杀了微话。

  这一打击是沉重的,但杨锦程仍然坦诚得出乎意料:“今年以来用户增长明显放缓,预计到年底,”他思索了一下,“有四千万就可以了吧。”四千万的用户规模对于一款实时通讯应用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基础,但远远谈不上安全。

  深圳葡萄生活的创始人、前华为人杨维全评论称,华为人“创业领域不怎么’性感’”。换句话说也就是“包装”工作没做到位。


华为2


  有人分析,这可能与华为的主业是B2B业务有关。刘祖轲说,他们自己曾分析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每个员工都是一个螺丝钉,只熟悉自己的一小摊工作,离开了公司什么都不会做;其次,不够接地气,太“高大上”;其三,华为人圈子封闭,重度垂直,资源不够广。

  于是,从华为离职,创办B2C企业,可能就有部分华为人难以适应。

  只有像海亿康科技这样依然在通讯行业创业的公司相对容易一些。海亿康科技创始人严晓谊说,业内听说是华为出来的团队做的产品,一般很认可。

  融资难题

  或真或假的用户数据,加上时髦的概念,是当前媒体以及投资人喜欢的创业故事。

  今年,一家全国知名的家政O2O公司的老总找上门来,希望与爱洁家谈合作。谈到最后这位老总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个公司呀,互联网思维不强。”

  但是,郭文昌从未觉得互联网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在意的是首先是技术,其次还是技术。“我们是一个实业企业,”郭文昌声调不自觉地提高了几个分贝。

  爱洁家虽然已经在行业里做了六年,在家电清洗这一细分领域可谓鼻祖,但知名度与目前一干家政O2O公司不可同日而语。爱洁家讲的故事似乎也没那么有吸引力,用户数一万多,日单量数百,这数字并不好看。郭文昌承认与同行相比爱洁家在融资上明显落后,直到不久前才拿到1000万的A轮融资。

  但郭文昌坚信爱洁家是一家做实业的企业。他认为,自己两年多的一线经验、六年的创业经历非常重要,服务业是需要时间体会的,互联网入口是最末的一环,也是最容易的一环,所以被放在最后。郭文昌亲自当了两年的清洁工,花了一年时间开发ERP系统,最后才是手机APP。“很多细节只有自己亲自跑过业务才知道,才能保证系统的便捷高效。”郭文昌对有些家政O2O公司并无行业经验积累,仅凭互联网的手段就开始插足服务业的做法极为不认同。“数据我也能刷上去,但没有意义,我有一万个客户就服务好这一万个客户。”

  华为圈子

  十年前华为系创业者以通信、电子产业为主,此外咨询培训行业的华为军团也非常可观。现在,华为系创业者更为广泛多元,遍及了互联网、电商、O2O以及眼下很火的智能硬件。今年4月,前华为副总裁李一男、前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先后宣布了智能电动自行车、生鲜电商O2O的创业项目。

  混迹于互联网圈的人对“南极圈”、“前橙会”、“毕浪”等互联网公司离职员工圈子大多耳熟能详。这些圈子办的风生水起,跟原公司还常常眉来眼去。而华为的圈子叫什么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华为最大的离职员工圈子最早叫“华友会”,2012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华创俱乐部,目前有约5000个成员,其中大约90%来自华为。对外,华创俱乐部自称是全球华人创业平台,并未过多强调华为标签。内部人称,这是华为方面要求的。对自己培养出来的创业者,华为似乎有着复杂的感情。

  恐怕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做B2B业务的企业,对自己员工离职创业的态度都不会好,因为这往往意味着离职员工与前东家抢客户、抢资源。华为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

  华创俱乐部秘书长叶灿斌表示,华为现在对离职员工创业不表示反对,但也不支持,互动很少。相比之下,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与离职员工要热络一些。2014年11月,阿里巴巴召开离职员工大会,马云在会上将离职员工称为“敌前、敌后的5万外援”。此前阿里巴巴也一直被认为对离职员工不待见。相比之下,腾讯与离职员工走的更近,不但官方多年赞助离职员工聚会,而且在职高管多年来都会参加。在去年底的“南极圈”年会上,腾讯甚至宣布了一项对离职员工创业的支持计划。

  面对记者的询问,华为方面的答复是:“我们不支持也不反对,希望所有华为人都过得好。”